Author: 王宜楷

上海市政府系统舆情应对案例分析研究(2013年)

《上海市政府系统舆情应对案例分析研究(2013年)》一书由食安、社会安全、环保、校园管理、楼市、经信等领域的23个突发事件组成,案例分析模块有事件概述、媒体传播、微博传播、舆情处置、应对分析等。

事件概述交待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时间、事件、处置等关键要素,作舆情报告必不可少;案例单独罗列传统媒体与新浪微博传播情况,说明当时舆情传播场域稍简,WEB2.0读写时代不及现今媒介融合的信息传播主体多元、文影音内容繁杂、大小屏交互,传播渠道多样。年代久远,笔者暂且精简阅读舆情数据传播图谱(然舆情数据传播图谱实为舆情应对依归,舆情处置的时、效、度把握皆出于此),重在全书所载突发事件处置应对的观察与总结,力求梳理突发舆情处置应对脉络,提高应急处突能力,助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。具体如下:

一是舆情的监报预警与迅捷响应。部分单位缺乏舆情监测机制导致舆情处置应对不及时;部分单位存在舆情监测机制、舆情监测不到位、或者已实时收报相关舆情信息,但应对迟缓滞后。舆情回应“黄金四小时”广而闻之,舆情处置应对重在信息监报预警,同时还要关注相关部门是否高度重视舆情,迅捷响应,及早介入。

二是舆情处置应对如何有效发声。职能部门接获舆情随即启动应急预案,持续跟踪监管舆情发展态势,开展调查处置。单一部门管辖?多部门联动?跨区域协调配合?有效发声前提是线下协同合力。发声方式选择部门通报还是新闻发布会;发声渠道是传统媒体、政务新媒体,还是电台、广播、电视、报、网、新媒体等融媒发布;发声节奏是及早发声,还是多频次阶段回应;发声引导是线上线下针对意见领袖、还是设置议题(注意不要丧事喜办);发声态度强调坦诚真实。发声内容有的放矢,精准回应,打击压缩网络谣言空间等;

其中,笔者比对多年舆情处置经验发现几个问题:

舆情处置常见现象。热点事件未进行前置舆情评估;舆情回应内容不全面,针对性不强;舆情回应不及时,舆情回应烂尾,舆情回应正面声量小、覆盖受众面窄;舆情回应内容说服力不强,相关部门未注意两个舆论场割裂的信息意见反馈,未讲究引导图文结合、数据对比等;舆情回应口径不统一,新闻发布会不注重发言人表情管理,相关部门未善用传统媒体、新媒体、以及第三方平台引导,导致舆情次生灾害。

舆情回应扩面少了。相关部门利用传统媒体、“双微”等平台扩大舆情回应声量,此等操作曾经作为舆情回应常用方法论。现今舆情回应要么单一平台发布,要么密不广传,旗帜鲜明的舆情应对鲜见,网络舆论斗争精神缺乏,舆情事件冷处理背后应该思考的是容错机制变化,还是另有其他呢?

线上线下协调配合。舆情线下处置及时妥善,线上回应缺位;舆情线上回应及时,线下处置脱节。舆情处置关键在于解决事情,舆情消解秘钥在于正面传情。我们在舆情动态处置过程中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,边做边说,做得好当然也要说得好。(文/王宜楷)

网络舆情监测:理论与实践

2015年,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的《网络舆情监测:理论与实践》(作者郝晓伟)一书,分别从基础理论、信息监测、分析研判、信息处理、舆情管理五个篇章,系统论述了网络舆情概念、监测预警、分析研判、信息编辑、处置应对、法律法规等理论及实践。

全书逻辑清晰,便于读者对舆情工作形成条理化认知。

作者锚定政务舆情的社会政治属性,涵盖主体、客体、载体、激体,网络舆论表达的情绪与态度总和,并不忘舆论本身的动态发展过程与变化,给人一个精准的网络舆情概念。书中对舆情表达、舆论划分、舆论属性的见解与诸多著作大同小异,但其对舆情的选取角度(会议精神、重大决策、苗头信息、突发事件)可提升舆情从业者的敏锐性,另有舆情实践工作中的事件时效性与旧事牵引、大小事转换(以小见大)的思辨,细微处足见功底。

舆情监测重在勤练,培养网感,熟悉社交平台传播机制,根据监管要求迅捷制定方案响应,注重舆情搜集的广度与深度,助力民意汇集、风险防范、下情上达、社会治理。分析研判注重舆情传播与处置的全链要素,比如发布主体、事件定性、传播平台、传僠节点,舆情走势等。快报讲究时间、平台、人物、事件、传播、处置;专报、综述不外乎把握好事件精准概括、传播情况、走势方向、舆论观点、网民评论、应对策略等,作者提醒我们要对事件认识全面、针对性强、概括精简,厘清传播面,在常态固定格式基础上力求笔法新颖。

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,此书之于当时不失为优秀之作。我们不以今时今日之网态审视过去方法论单薄,Web2.0时代向Web3.0时代过渡期间的网络生态较为良好,舆论传播结构与业态尚不丰富,舆情处置案例较少,舆情监管研究处于监测、预警、回应的通论阶段,针对前述各个阶段的细分研究着墨较少。比如舆情监测技术广覆盖、图文视讯抓取、传播回溯等,舆情回应的文本精简、时效度要求等,多元共管共治,打击网络谣言等。但我们却可从中探寻与感受到网络传播结构变迁之过程,网络舆论生态与舆情处置发展日趋复杂。(文/王宜楷)